提出背景2015年1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研究經濟結構性改革和城市工作。
2016年1月26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2018年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給側結構性的,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
主要問題 當前,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10萬億,依靠原來的“投資”、“出口”、“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已經不可持續,未來經濟要進一步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拉動內需,改善民生。
當前,國內“供需”矛盾突出,中國經濟當前的問題是供需矛盾問題,產品供給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造成消費外流。當前,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對消費有了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化”、“精致化”、“智能”、“概念”等詞語成為了消費的主流,大量的中產階級去國外消費,享受國外的服務,說明中國當前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我們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通過滿足供給來拉動消費,使我國經濟能夠可持續增長。
未來方向我國將持續深化改革,將深化改革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將滿足人民需求,增加服務供給作為經濟工作的主要內容,堅定不移的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熱點應用
供給側改革是我國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可以出題的角度很多,主要以客觀題為主,大家需要了解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幫助大家深入理解資料,迅速精準的進行作答。
客觀題:請概括材料是從哪幾方面介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
答:材料從經濟發展方向、經濟增長動力和經濟發展困境三個方面介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經濟發展方向: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方向是深化經濟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破除體制機制障礙。二、經濟發展動力:我國堅持以“創新驅動”和“消費拉動”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要素,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服務供給。三、經濟發展困境:中國面臨的經濟發展問題主要是“供需矛盾”,供給端不足,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必須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經濟發展困境。